全球首个GCG/GLP-1双靶减重药玛仕度肽在西北大学附属国际医学中心医院首批处方落地
7月8日,西北大学附属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内分泌代谢病院,姬秋和院长开出陕西省首批玛仕度肽(商品名:信尔美 ®)处方。这一处方的落地,标志着全球首个 GCG/GLP-1双受体激动减重药物开始服务陕西地区患者,也为国家 “健康体重管理行动” 提供了重要临床支持。
此次获得处方的是一名27岁男性患者,其身高170厘米,体重80公斤,BMI 为 27.7 kg/m²,处于超重范畴(中国肥胖工作组和中国糖尿病学会将BMI<18.5kg/m²为体重过低;18.5-23.9 kg/m²为正常;24-27.9kg/m²为超重;≥28 kg/m²为肥胖)。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其代谢指标:腰围 98 厘米,远超男性90厘米的健康阈值;肝脏脂肪含量14%、空腹血糖6.3 mmol/L,处于糖尿病前期;此外,甘油三酯、尿酸等多项代谢指标也存在异常。
“这类患者是我国‘隐形肥胖’的典型代表。”姬秋和院长指出,“虽然其 BMI 未达到 28 kg/m²的肥胖标准,但内脏脂肪堆积,已引发严重的脂肪肝和糖代谢紊乱。”
针对患者提出的 “BMI 未达肥胖标准是否需要药物干预” 的疑问,姬秋和院长给出了明确依据:“目前肥胖的标准已经不仅仅是靠BMI来衡量,还需要根据腰围、内脏脂肪量等多项指标综合评估。而这位患者的情况完全符合玛仕度肽的适应症 ——BMI≥24kg/m² 且伴有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玛仕度肽的双靶机制正好精准匹配他的需求:一方面通过 GLP-1 受体抑制食欲、减少热量摄入,另一方面通过 GCG 受体定向分解内脏脂肪。临床数据显示,该药物 48 周可降低肝脂 80.2%,20 周减重最高达 21%,能够实现 ‘减重 + 代谢改善’的双重目标。这也是我们选择为他开具首方的关键原因。”
与传统药物相比,玛仕度肽带来的获益是多方面的。传统的GLP-1单靶药物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食欲、改善血糖,但在减重效果和对肝脏脂肪代谢的改善上存在局限。“玛仕度肽不仅具有传统减肥药物的优点,如抑制食欲、抑制胃排空、降低血糖,更重要的是,通过加入胰高血糖素(GCG)作用靶点,它能够更好地燃烧肝脏和外周脂肪,降低血脂。”姬秋和院长强调,“这种双靶点的作用机制使得玛仕度肽在减重效果和代谢方面表现出更显著的优势。”
除此之外,玛仕度肽的使用便利性也在首方现场有所体现。记者在现场注意到,患者使用的玛仕度肽注射装置为预填充笔式设计,配备隐针结构,操作过程较为简便。患者表示,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注射过程顺利、几乎无明显疼痛感,整体使用体验较好,有助于后续坚持长期用药。这一特点不仅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极大地提高了长期治疗的依从性和便利性。
姬秋和院长开出的这张玛仕度肽处方,其意义远超一次普通诊疗。实际上,据姬院长介绍,为响应国家及卫健委的体重管理号召,该院早已积极行动:去年在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支持下成立肥胖代谢管理专委会,肥胖专科门诊已开设多年;此次专门成立以内分泌专科为主的肥胖管理服务中心,通过筛查评估区分内分泌性与代谢性肥胖,对代谢性肥胖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并联合呼吸科、心脏科等形成 MDT 多学科模式,针对需药物、手术等干预的患者分层管理,同时持续开展健康宣传与专业研究。姬院长本人更是牵头,分别于2022年和2024年发表了《中国2型糖尿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多年来持续关注肥胖与体重管理领域。
这张处方也体现了我国创新药物从实验室到临床的快速转化能力——从 2025年6月27日国家药监局批准,到7月3日北京开出首张处方,再到7月8日西安落地,短短12天便惠及区域患者。通过精准有效的药物干预,帮助遏制肥胖及相关慢性病的上升趋势,为实现 “健康中国 2030” 中 “人群超重肥胖上升趋势初步减缓” 的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